【R18 黄游评测】城市里的欧派,你想 % 但却没那麽容易!?

《城市里的欧派》是一款 R18 的多人射击竞技成人手游,玩家最关心的 「H 要素」游戏里应有尽有,2D 立绘、2D Live、3D 动画都包含在内,玩家将担任教练,亲身好好的教育各种超多超香的女孩们何谓「射击」,这次就来游玩这款成人手游,跟大家分享这次的游玩心得。★ 若想得到更多游戏资讯请点此加入→R18 成人绅士游戏资讯情报 – 中文讨论区
※ 创立这个社团,主要是希望让爱好各绅士游戏、漫画的朋友们可以充分的讨论交流增广见闻,尤其让大家知道除了 Steam 平台也还有 DLsite 这个大宝库;有任何疑难杂症的问题讨论,版主我也会整理成文章,放到社团的资源区供大家查找,解决问题。
点此前往:【城市里的欧派】EROLABS 下载页面(iOS / Android / PC)
《城市里的欧派》游戏评测

▲游戏首页 当下第一眼看到这款游戏,就觉得画风相当不错,也是成人游戏中较少需要操作的竞技手游,而小编身为一个爱好动作游戏的绅士呢,肯定也是不能错过这款由EROLABS所推出的H GAME!因此马上就去下载了游戏。
身为一个教练(游戏主角是一名战队的教练),
得好好把经验灌输到我可爱的学员们身上才行!
但是…

根本灌不到RRRRRR
讲这句是不是吓到你们了 XD(虽说没有在开玩笑,但的确是有点夸饰),游戏虽然如同前言所标榜的一样,H 要素非常丰富,不过说真的无课玩家能体验到的东西有限,游戏虽有很多优点,但也不会100%的完美无缺点,接下来木桃我於下述的评测说明中,也会一一跟大家分析优缺点让大家参考看看,这次就来跟大家分享这几天下来游玩的体验。


▲游戏角色页面(仅部分)▌超丰富女主角!傲娇、治癒、姊姊、萝莉,多属性一次满足 好看的女角是成人游戏成功的条件之一,这点《城市里的欧派》完全符合其条件,画风不只好看,而且 2D 立绘、3D 角色模组皆有(而且做得还不错),重点是角色还超多!各种性格、各种身世的女孩在游戏里都看得到,担心角色太少的绅士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这点了。…

【原神】测试员被朋友背刺,游戏画面外流!最终帐号被封锁外加遭罚 78,000 美元的钜额!

手游,是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接触的东西,不管是什麽样的游戏,都需要长时间经营,久了累积下来甚至有非常高昂的价值,近期有一名《原神》游戏测试员,他将他的游戏画面传给他信任的朋友却被泄漏,因为违反保密协议,这名测试员不只帐号被封锁,还遭罚共 78,000 美元(约新台币 215万)的钜额。
《原神》测试员被朋友背刺,游戏画面外流後 游戏帐号被封锁还遭罚 78,000 美元!

原神》是一款由米哈游开发的开放世界 RPG 手游(多平台),而该游戏的测试员与他信任的朋友分享了他的游戏画面,不过基於保密协议,这个行为不被允许,所以他一再交代不可泄漏,但那名朋友并没有放在心上,最终外流,不幸的是外流画面上测试人员的UID(使用者识别码)并没有挡住,被发现後,不只该测试人员的帐号遭官方封锁,且还被罚了 78,000 美元(约新台币 215 万)的高额罚金。

事後,该名测试员非常难过,网上发文跟大家分享他的想法,他对於被朋友背刺感到相当震惊,罚金的部分因为数字过大所以对他而言没有太大感受,反而是他多年经营的帐号被封锁,见不到里头非常喜欢的角色「刻晴」让他悲痛欲绝。以下便是该测试员与那名朋友事件发生後的对话。


由於那名朋友的不留意,造成了这等事态发生,该名朋友也对此感到非常抱歉,希望能够补偿。从他们对话的字里行间可以深刻感受的到当事人对他的游戏帐号被封锁而见不到爱角的痛苦。

不管是不是游戏,要是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甚至是感情的事物一夕之间全部消失,相信不管是谁一定都会非常难受,虽然小编不是当事人,但今天一想到要是发生事件的是自己,完全无法想像这会有多麽煎熬。参考来源:Reddit…

台湾年轻人不需要中国的狼性!前电视台高阶主管分享:站稳市场的最大武器

Image Source:unsplash

文/莎莉夫人(Ms. Sally)

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 ─腾讯创办人马化腾

朋友的妹妹请猎人头公司帮忙找工作,她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大陆任职。朋友知道我曾在中国工作一年多,想听听我的意见。我一听「中国」,就告诉她,根据我与中国籍老板及来自中国各省同事共事的经验,我绝对不会再选择去中国工作。因为,我非常讨厌中国人的「狼性」。

结束中国的工作回到台湾,看到一些报导,赞扬中国年轻世代展现出的狼性,甚至鼓吹台湾年轻人应该多学着点,避免被抢走饭碗,我很不以为然。

跟中国同事共事的那一年多,我看到的狼性,是全然从「利己」的角度出发,为达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文化大革命的斗争基因,为了自保、为了成功,可以六亲不认、不择手段的狠劲,深刻烙在他们每一个人的体内,成为他们共同的DNA。

Image Source:unsplash

所谓的「狼性」

我观察到的中国狼性,有下列几点特色:

一、形容词超多,都很会说。

我常怀疑我的中国同事们,一定是从小接受演说及舞台剧训练。公司开个会,他们每个人都能主动发表意见,而且形容词超多,感觉好像很有想法,但是剥除这些形容词,你会发现,他的想法其实很「虚」。讲了十分钟的话,对於事情要怎麽落实、要怎麽具体执行的时间表,他一秒也没提到。

「我们这个专题系列报导,要让全国百姓看到,什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重中之重。」接下来背诵一堆习近平的演讲词,拉拉杂杂讲了老半天,我还是不知道这个专题系列报导的重点,因为连基本的要采访谁?采访什麽?都没讲到,只听到一堆形容词废话。

在行销新品牌山泉水的产销会议上,主管们抢着发言,「我们要开发民族品牌,研发救国救民的新产品。」「我们的使命就是不让美帝箝制我大中华的经济命脉!」不过就是瓶山泉水,大夥儿卖力演讲了老半天,还没讨论到最重要的市场定位、品牌名称及行销宣传策略。

大陆同事们,每个人都很会「嘴」,到了要「执行」的时候,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品质,跟他们说的,差了十万八千里。本来要从「民生、经济」角度制作的专题系列报导,最後做成了习近平语录整理。一瓶山泉水,最後走低价路线,两块人民币不知该怎麽扛起振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

二、脸皮厚,只求自身利益。

在台湾当记者,我们是哪里有新闻,记者就在哪里。重大新闻事件,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公司没有派你去第一线采访,你肯定心里不舒服,因为能到第一线采访的记者,是被公司重视、重用的记者。

有一次,超强烈台风从珠海登陆,我派记者在台风登陆前进驻珠海。

「我不去,就算公司有投保,我是家里独苗,公司能保证我完全没事吗?」这位拒绝在台风天冒险采访的记者,後来极力争取到北京采访人大开幕会议。我问他:「搭飞机到北京采访,有坠机的风险,你不是家里的独子吗?」他回:「这情况不同,北京人大新闻采访,可以认识很多新闻同业的领导,这对我将来的职涯发展有帮助!」

所有的取、舍,都是以自身利益为目标,他们没有所谓的「团队合作」及「利他」思想。

三、既狗腿又自大。

他们的行为里,没有所谓的「尊重」及「辈分」。如果面对一位能决定他命运的人,他肯定会低头求饶、百般讨好。我的中国同事们会跟老板秘书打探老板的行程,然後在老板必经路线上,来个不期而遇。恰巧碰到老板有时间、能听听他提出的工作建议,他肯定把握机会,用尽一生字典里的形容词,好好讲述一番;老板若没空,他能在老板面前问声好,得到老板一个微笑回应,朝看笑容、夕死可矣。

这些逢迎拍马的狗腿之人,会轻易地羞辱比他们位阶低的人,他们不在乎别人内心的感受,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威权,他们反而容易屈膝。

Image Source:unsplash

「原创力」才是站稳市场的最大武器

这群狼性之人,工於心计、精於算计却缺乏创意,他们靠着世界级的模仿复制能力,「从模仿中创新」,凭藉这个本事,就能击败原创品牌,大举攻占市场。小米科技就是个例子。

二○一一年由雷军领军的小米科技,模仿苹果 iPhone,推出小米机,不仅是手机的外型设计及功能,模仿苹果 iPhone,就连雷军在发表会上的走位与动作,都毫不掩饰地抄袭贾伯斯,而被网民封为「雷伯斯」。

雷军在二○一三年受访时夸下海口,三年内,手机品质要全面「吞苹摘星」,打败苹果及三星。

二○一○年起家的小米,从模仿中创新,自二○一二年起,着重於专利布局,根据媒体报导的数据显示,小米科技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截至二○一九年底,大约有三万三千多件。

不只小米科技,大陆很多的品牌发展都显示,他们的模仿是借鉴标竿产品的优点,再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以「接地气」的方式,考量市场需求,进行改良。这种「从模仿中的创新」,让他们能够以後起之姿,攻占先行原创者的市场。

面对这种「从模仿中创新」的市场攻势,台湾年轻世代没必要惧怕。「原创力」才是站稳市场的最大武器。模仿者永远只能在後面,跟随创造者的脚步。大陆人缺乏原创力,因为只有「自由」的空气及土壤,才能孕育出「创造力」。

台湾年轻人不需要中国的狼性,也不必害怕他们抢饭碗。因为职场真正的成功,需要的是「创意」及「团队合作」。

只有狼性,一味地逢迎拍马,欠缺真正的专业实力及执行力,这种狼性只显出一个人的廉价,这是职场里,最低层次的汲汲营营。

《每道人生的坎,都是一道加分题》

华硕平价 OLED 笔电『 ASUS Vivobook Pro 14 OLED 』开箱!规格升级幅度超有感 三万五挑笔电就选它

这次真的可以说是加量不加价啊!

华硕在九月初的时候一口气亮相了超多台笔电,包括 ProArt、Zenbook、Vivobook、ExpertBook 和 Chromebook 这几个系列全部都有新机发表,真的是超级大阵仗!而这次宇恩要帮大家开箱的是 Vivobook Pro 系列的新成员「ASUS Vivobook Pro 14 OLED」,有搭载 Intel 处理器跟 AMD 处理器两个版本可以选择,这次我们评测的是 Intel 的版本唷

它有几个重点特色包括(1)兼具轻巧机身和优秀效能、(2)升级到 OLED 萤幕、(3)采用 Intel 处理器的机种有支援 Thunderbolt 4。开箱过这麽多代的 Vivobook 我必须说我觉得这次的升级非常有感,话不多说跟着我一起来认识它!

耐人寻味的外观

一直以来华硕家的 Vivobook 系列笔电在外型上都满勇於做变化的,像是过去我们可以看到有撞色、多彩机身、渐层机身这类的设计,不过这次最新的 Vivobook Pro 14 OLED 则算是回归到比较沉稳内敛的颜色,我自己是满喜欢的,有种我跟着 Vivobook 系列一起长大了的感觉

我们手上拿到的是午夜蓝,是满深沉的蓝灰色,挥别了过去的缤纷路线,给人更加稳重专业的感觉,仔细看机身上还带有一点点细微的珠光,另外还有酷玩银可选…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创立50年的下一步 持续探索回应时代需求

左起为洪建全家第三代洪裕钧、基金会副董事长张淑征、洪建全基金会董事长简静惠。

张淑征总是在忙。抵达建筑事务所时,她还在上一个工作会议中。十分钟後,她飒爽起身,开始向大夥分享起新锐艺术赞助计画,神采奕奕、丝毫不显疲态。从十一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台湾松下电器洪家第三代长媳,再到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以下简称洪建全基金会)副董事长,张淑征的角色切换看起来轻松写意。而这样身兼多职的生活,在这个大家族中似乎是项传统。

张淑征的建筑事务所位於博爱路大楼内,这里同时也是洪家成立的国际电化公司旧址。1972年,由第二代长媳、洪建全基金会董事长简静惠推动的《书评书目》杂志也是在同一地点创刊。作为台湾第一本兼具书讯和书评的专业杂志,《书评书目》在1970年代引领文坛风骚,停刊40年後,今年宣布将线上复刊。

时光飞逝,简静惠和张淑征这对婆媳的身影互为镜像,不只映照出洪建全基金会传承与创新的历程,也可以从中看见台湾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脉动。

时代的起点

1913年出生的矿工之子洪建全,14岁从公学校毕业後,去了专卖书籍、唱片和留声机的文明堂做店员。在那里,他不仅习得一身修理收音机的好手艺,也开启了「国际牌」收音机等家电产品和零件贸易之路。

1962年,洪建全和松下电器合资成立台湾松下电器,并成立国际通信机器公司(後改名国际电化商品),代理并销售松下的电视、音响、洗衣机等家电产品。随着台湾经济起飞,洪建全的事业版图逐渐扩大。1971年,他成立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代表台湾第一代创业家对社会回馈的心意。

自创立第一天起,基金会就由简静惠负责主导。简静惠毕业於台大历史系,後赴美国罗耀拉大学研读教育研究所,并在那里与洪家长子洪敏隆结婚。回台後,洪敏隆接掌国际电化商品公司,简静惠顺着当时社会风气,进入公司负责财务。

基金会成立後,简静惠上午在公司帮忙,下午到基金会做事,每天忙碌奔波,还要为基金会跟公公洪建全争取营运经费。丈夫过世之後,简静惠退出公司业务,专心带领基金会。「我从来不是为了自我完成,」她说:「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教育文化的行政工作者』,基金会要做的是一般商业机构或政府机构没有做的事。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为了大众。」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reviewbooks/posts/131330709239935

成立50年来,洪建全基金会推动的各项会务屡创社会风气之先。除了创办《书评书目》杂志,还设立洪建全儿童文学奖以鼓励本土儿童文学创作,也运用自家生产的音响设备成立视听图书馆,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艺术总监简文彬和音乐制作人李寿全都是当年的图书馆会员。

此外,简静惠还筹组台湾PHP素直友会读书会,推出洪敏隆先生人文纪念讲座。并在1995年成立书院风格的敏隆讲堂,以文、史、哲、艺为核心,推出一系列课程,讲师群包含历史学家许倬云、作家杨照、音乐学家刘岠渭、哲学学者傅佩荣等一代文人,影响台湾後续的各式人文讲堂风潮。

新世代接棒

面对基金会的下一个阶段,重责大任落在洪家第三代长子洪裕钧和媳妇张淑征身上。笑说自己是「和基金会一起长大」的洪裕钧,出身於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与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系,是一个以设计思考爲核心价值的连续创业家。他曾设计Skype专用话机Free-1,当红时期销售百万台。

後来创立爱比科技(IPEVO),互动教学产品获得六成以上美国公立学校采用。接着又跨足电动车领域,与特斯拉前工程师一起创办行竞科技(XING Mobility),打造全台第一辆电动超跑,目前也是台湾松下电器董事长,专业背景横跨工业设计和科技创新。

洪家第三代洪裕钧与妻子张淑征接棒洪建全基金会的下一个阶段。

张淑征出生於马来西亚、後移民加拿大,原本规划研读科学学系并成为外科医师,没想到偶然被一本建筑书吸引,就此立定志向,踏入建筑设计领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硕士毕业後,她任职於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Bernard Tschumi Architects、OMA香港事务所、荷兰办公处以及Patkau Architects,27岁时更以国道三号清水休息站的设计惊艳大众,而强调独特环保策略的华邦电子竹北大楼和以极简弧墙结构巧妙融入大自然的垦丁湾卧民宿,则是她近期的代表作品。

两人各自拥有的跨领域和国际化背景,确立起洪建全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张淑征加入後,除了原有的古典人文领域,当代新锐艺术也被广泛纳入视野之内。

「一开始对我来说,当代艺术是其实一种escape(跳脱)!」张淑征笑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艺术,最早接触基金会事务时,主要是觉得建筑行业劳心劳力,如果可以偶尔跳脱到心爱的艺术领域喘一口气也不错。不过,随着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她发现同样身为创作者,对於艺术家面临的困境特别感同身受。

其实洪建全基金会对艺术创作的关注始终不断,除了是台湾最早赞助云门舞集的单位,也曾经赞助许常惠和史惟亮整理台湾民族音乐、歌手陈达出版民歌专辑。不过,在新世代接棒之後,基金会的艺术赞助计画又更细致完整了。

https://www.facebook.com/HongFoundation/posts/280179333975353

「台湾有很多硬蕊前卫的当代艺术家,以各种不同创作形式颠覆传统美学讲求的真善美,启发大家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身旁的一切和惯常的价值观。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更强化基金会的理念,设定长远的计画,尽量不要以散状方式赞助。」

张淑征说,目前见到的展览大多是依主题邀请多位艺术家参与,但与其老是在找人、做档期,她更想回归到文艺复兴时期梅迪奇家族的传统作法,不只将经费灌注到有才华、有潜力的创作者身上,还提供各项技术和行政协助。「那会是一个更大的生态系!」

2007年起,基金会成立「觅计画」,针对不同阶段的当代艺术创作者提出「雨棚计画」、「问问题计画」、「铜钟艺术赏」和「认养计画」等方案。雨棚计画针对刚起步的年轻创作家免费提供展演场地,领域和主题不限,表现形式从展览、表演、电影、演讲到座谈都可以,基金会还会协助行政细节和布展。

当艺术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思路,则可经由问问题计画获得支持,委托创作一件全新的作品,而且基金会不要求作品所有权。「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作品出国参展时要并列基金会的名字,另外因为基金会的教育性质,艺术家需要加入公共参与的元素。」

张淑征说,问问题计画以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探讨文化和生命的本质。例如2016年张硕尹和郑先喻创作的〈Do or Don’t?〉就是在玻璃箱里养殖上千只蚊子,当观展人玩游戏时,蚊子就会被吸引到捕蚊灯前,并被电击死去。透过做与不做的选择,启发大家重新思考自己对生命的价值判断。

2016年艺术家张硕尹的「问问题计画」,在玻璃箱里养殖上千只蚊子引导观者与其互动。

至於铜钟艺术赏和认养计画,则更适合已经到达一定创作阶段,且作品内涵可以跨越国境和文化界线的艺术家,像是由编舞家黄翊创作、融合了人文艺术和科技元素的《小蚂蚁与机器人》就是2020年认养计画赞助对象。

云和石的结合

「当年国际牌销售的收音机、音响和电视机,其实都是传递文化的载具,因为有了硬体,才有文化的延伸。这也是我们会投入教育文化赞助的原因。」洪裕钧说:「我父亲洪敏隆曾说,文化像是云在天上飘,产业则像石头一样,作为社会的根基。而我认为『文化创造产业』,人文艺术就是启发未来产业的关键,这会是基金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洪裕钧指出,艺术、文学、音乐创作是推动台湾社会发展的动能,面对下一个50年,基金会更要发扬开创精神,推动和支持前卫思想与创作,以更符合当代的议题与形式,关注当代艺术、设计创意与科技等新领域,让文化与产业更能彼此激荡,创造新的社会思潮与典范。他相信,这些新锐艺术会逐渐形成影响力,进入主流大众循环中,并让文化与产业激荡出更多能量。

一旁的张淑征翻着正在紧锣密鼓制作的《洪观时代:洪建全基金会50年》影像书初稿,笑着说:「融合当代艺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科技创新领域是我们对基金会长远的梦想!」

https://www.facebook.com/minlongforum/posts/4526130597426205…

电力够不够用? Apple iPhone 13 mini / iPhone 13 / iPhone 13 Pro / iPhone 13 Pro Max 全机型电力续航测试 @3C 达人廖阿辉

按赞加入粉丝团

章节连结

  • iPhone 13 Pro Max 模拟电力续航消耗测试
  • iPhone 13 Pro 模拟电力续航消耗测试
  • iPhone 13 模拟电力续航消耗测试
  • iPhone 13 Mini 模拟电力续航消耗测试
  • iPhone 13 与 iPhone 12 系列电力实测比较
    • iPhone 13 相关文章

    花了几天时间终於也把 iPhone 13 全系列四支手机的电力续航测试资料做出来了,可以说由於电池容量的增加,这一次 iPhone 13 全系列机种与 iPhone 12 系列相比电力都有更优异的表现。

    电力测试部份因为 iPhone 并没有跨平台的 …

    惊喜制造的沉浸式剧场:让城市变身夜晚游乐场

    近年来,体验设计讨论度高,形式、组合越来越多元,竞逐其中的惊喜制造,不仅培养出一群喜欢嚐鲜的客群,也为台湾的娱乐市场注入活水,这群年龄介於25到40岁之间的消费者,俨然是体验设计开拓者的观测指标,而体验设计又在台湾的文化发展脉络里扮演着什麽角色?

    春末夜晚,台北信义区一间旅店外聚集了一群打扮入时的男女。他们努力放低声音,眼神却难掩兴奋。因为接下来两个小时,他们将在酒精引领之下穿越时空,来到1980年代的台湾,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世界。 

    这是惊喜制造的第六号作品「微醺大饭店:1980s」,透过融合餐点、调酒和表演艺术的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抛开现实限制,全心投入虚拟场景。过程中,你可能会跟着剧中人物一起跳舞游戏,也可能会因为你的一个决定而影响剧情走向,改变了角色的命运。

    五年来,由陈心龙和林业轩创办的惊喜制造在体验设计上已经驾轻就熟。2016年起,他们陆续推出结合餐饮和沉浸式体验的「无光晚餐」、「一人餐桌」、「无光晚餐2.0」,接着又融入剧场表演元素,为渴望嚐鲜的都市男女献上「微醺大饭店」和「明日俱乐部」,并和高雄电影节合作推出「微醺列车」。去年底,他们更不畏疫情推出以迷你高尔夫为卖点的餐饮空间「WHEE! 下来玩」。

    2019年的「微醺大饭店」在七个月内以700场演出、1万6000人参与创下3000万元票房,成为台湾演出时间最长的定目剧,还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现场表演组红点奖。挟着高人气,2021年新作「微醺大饭店:1980s」自1月揭幕後,口碑迅速发酵,今年6月底前的票券销售一空,第二季也紧锣密鼓筹备中。尽管单人2000元的票价不低,但由於每次体验路线都是随机安排,有不少人会为了破解其他路线而「二刷」、「三刷」。据了解,参与者有七成是女性,年龄主要落在25到40岁之间。

    伦敦经验启发想像

    究竟体验设计的创意发想源自何方?陈心龙说:「在伦敦,不管在任何时间点发生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很合理。」他大学毕业後,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进修创业管理,也在那里打开了眼界。除了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作品「Dismaland」以「暗黑版迪士尼乐园」为主轴,让参观者直视现实世界的黑暗角落,启发了他对沉浸式体验的想像,更多灵感来自日常生活。

    伦敦是个充满能量的城市,你可能会在街边看见一家贩卖全是黑色、但口味各个不同的冰淇淋快闪店,也可能会撞见一间专卖全球各款玉米谷片的商店。有一次,在校园草皮上竟然出现一台云梯车,让学生可以自由体验高空弹跳。

    陈心龙说:「伦敦的每一天都在意料之外,只看你有没有用心感受。有时候你发现转角新开了一间店,或者你就是在海德公园坐下来、吃颗苹果,观察今天的风和夕阳是不是不太一样。」敞开心胸体验的一切,最终都会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返台後,陈心龙与团队着手执行一连串计画,并以第一项专案「无光晚餐」一炮而红。在「无光晚餐」中,参与者会在黑暗中用餐,运用视觉以外的所有感官享受料理。於是台湾消费者不用飞到伦敦,也能体验电影《真爱每一天》中的约会场景。

    陈心龙认为,体验活动近年会在台湾受到欢迎,与文化发展脉络有很大关系。例如2006年简单生活节开启了以生活风格型态(lifestyle)为核心的音乐祭与市集风潮,群众募资的出现加速催生了各式主题性路跑活动,而野餐文化也从偶一为之的新奇体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因为前面发展了这麽多,所以我们现在才能做。」

    体验设计的魅力

    天时地利之下,惊喜制造成功勾起台湾消费者的好奇心。为了超越大家期待,他们也不断自我超越。以新作「微醺大饭店:1980s」来说,不管是产品设计或行销包装都比之前更完整。进港浪制作从2019年开始与惊喜制造合作,主要负责编导、演员和餐饮环节安排。

    团长洪唯尧毕业於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科班出身的他认为,惊喜制造的作品介於艺术和商业之间。在艺术方面,他们透过剧本和表演过程传递创作理念。而以商业考量来看,不管是消费族群设定、观众情绪拿捏和调酒品饮的消费文化掌握都很明确,因此才能吸引喜欢小酌、习惯安排周末休闲娱乐的小资族。

    此外,除了活动当天的表演,「微醺大饭店:1980s」的气氛酝酿更从活动前一路延伸到活动後。出发前,参与者会收到一封信,透过小测验获得当天的服装风格建议。表演结束後,参与者不仅可以带着纪念品离场,还可以到活动场地旁的「微醺小酒馆」喝一杯,一方面延续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团队带来额外收益。

    看好惊喜制造的创作力、执行力和粉丝凝聚力,由文化内容策进院和贝壳放大共同投资的IP开发投资公司天使放大,也针对「微醺大饭店:1980s」投入资金150万元。执行长廖薏淳表示,以目前售票状况看来,今年第二季内就能全数回收本金,预估第三季开始获利。

    廖薏淳表示,台湾沉浸式体验以密室逃脱最具代表性,比起密室逃脱重视玩家探索,惊喜制造的作品则偏重表演。他观察,台湾消费者多半害羞,因此活动形式要简单,人数最好安排在20到30人左右,故事能带入个人反思会更好。此外,如果IP本身能做多角化转译,例如从密室逃脱再转变为沉浸式剧场,甚至是桌游、影集等也更有投资潜力。

    不过,相对於国外已有《Sleep No More》这样行之多年的经典作品,沉浸式体验在台湾毕竟还发展不久,在没有太多前例可循之下,惊喜制造只能持续尝试各种可能性。陈心龙坦言,体验设计的可复制性低,尽管可以归纳出设计理念和方法,也能透过经验累积找出更好的财务模式和成本结构,但成果还是会依每次专案不同。

    画龙点睛的物件是体验设计不可缺的一环。

    洪唯尧也分享,定目剧对於剧场演员收入确实有帮助,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熟悉沉浸式剧场,偶尔还是会遇到不受控的观众影响演出。目前看来,不论设计方或体验方,可能都还没有找到最舒适的状态。但无论如何,台北的夜晚已经冒出更多值得体验的新鲜事。曾经是街舞小子的陈心龙,接下来也会继续带领惊喜制造在这个辽阔的舞台上用力玩耍。…